2020年1月1日起,我国饲料行业全面进入“禁抗”时代,作为养殖业重要组成部分,毛皮动物养殖业也绷紧了神经。近日在全国毛皮动物专业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八届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农学会特产分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所长李光玉说:“目前,我国的毛皮养殖行业处于关键时期,饲料禁抗对产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倒逼毛皮养殖行业转型升级,必须改变粗放的养殖方式,实现健康绿色养殖。”
饲料“禁抗”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毛皮动物生产由于其独特的资源特性、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使其成为我国农业的新兴特色产业。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我国毛皮动物养殖数量已达近2000万只,生产皮张近6000万张,年产值近千亿元,已经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和经济支柱。但是,我国毛皮动物产业发展进程中,资源制约、环保压力、疫病影响以及市场价格大幅度波动等问题非常突出,并成为影响全行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现代毛皮动物养殖业的瓶颈。
当前,国内饲料行业进入“禁抗”时代,这对毛皮动物产业养殖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呢?李光玉认为,短期内可能会使动物抗病能力降低,发病风险增加,亚健康比例会增加,生产潜能不能充分发挥,饲料成本、饲料消耗、养殖成本均增加。
但另一方面,“替抗”产品将迎来历史机遇。很多安全高效的抗生素替代产品已经研发并投入生产,比如能够提高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酶制剂、酸化剂;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的益生菌、益生素;提高肠道免疫功能的植物提取物、酵母衍生物,还有新型抗生素替代产品,如卵黄抗体、免疫球蛋白、噬菌体及其裂解酶、细菌致病力抑制剂等应有尽有。
“尽管目前的抗生素替代产品很多,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产品可以完全替代抗生素。”李光玉强调,“禁抗”并不是等同于整个饲养过程都不允许使用抗生素,用于疾病治疗还是有必要的,饲料“禁抗”可能造成养殖端治疗用抗生素用量增加。
“禁抗”后要更注重动物营养与疫病防控
饲料“禁抗”后如何实现畜牧业健康绿色养殖呢?专家认为,要依靠动物营养、饲养管理、生物安全、环境控制等综合措施。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牧信息中心主任熊本海介绍,目前我国创制了主要家畜精准饲喂控制技术、智能饲喂设备及配套关键装备,在国内大型生猪和奶牛养殖企业应用广泛,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死淘率,减少劳动力成本。但智能化喂养在毛皮动物养殖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熊本海表示,将智慧农业融入到毛皮动物养殖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提质增效降本。
毛皮动物健康养殖的另外一个关键是疫病防控。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王晓旭副研究员介绍了毛皮动物主要流行疾病,比如犬温热病、细小病毒病、冠状病毒病等。在动物养殖全链条各环节做到减少病源接触机会,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包括种源无病源,饲料无病源,环境少病源,加强养殖环境控制和粪污管理,为动物生长提供干净的空间环境。王晓旭强调,干净卫生的养殖环境、远离致病原的地理位置不仅降低了动物患病的概率,还大大降低了人畜共患病发生的可能。
毛皮动物产业健康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
中国农学会副秘书长莫广刚说,我国毛皮动物产业当前面临诸多新课题,推进毛皮动物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业内凝聚共识,需要多方协同,更需要科技支撑。
新品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最活跃、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目前,毛皮动物引种退化现象严重,已经步入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怪圈。随着对优质皮张需求量的增加,毛皮动物产业已向集约化、工厂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对品种的选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畜牧业协会毛皮动物分会会长杨福合介绍,我国是最大的毛皮动物饲养国,尤其养貉业发达。但是,毛皮动物品种落后,水貂、蓝狐尤为明显。动物育种周期长,一般长达二三十年;并且需要大型养殖厂的支持,费用也很高昂,可达几千万甚至上亿元。
随着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发展,国家对环保的要求日益加强,毛皮动物粪污资源化高效利用也急需有力的科技支撑。
另外,生物信息技术在毛皮动物饲养应用急需加强。畜牧业+互联网的进一步深入,大数据集成体系成为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但我国养殖毛皮动物区域跨度大且极度分散,并且部分省份仍采取一家一户的养殖模式,数据收集极其困难。目前,中国狐联网产业互联平台正在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互联网技术,整合毛皮动物全产业链资源,改造和升级毛皮动物产业传统的经营与发展方式。比如平台中的狐交易功能解决了交易环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打通了厂商、产品、线下服务商等供应链上下游信息渠道。狐病通功能为养殖群体而开发,解决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预防与诊断、营养调配等问题。其中拍照识病功能只需要上传病理照片,即可获得自动诊断分析,为积累国内毛皮动物病理大数据作出贡献。
版权所有优默(杭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浙ICP备19035223号-1